由毓钺编剧、陈佩斯主演的话剧《戏台》添盈聚富,在上演10年后搬上了大银幕,7月25日正式登陆暑期档。
《戏台》三看。一是对没接触过京剧,没看过《霸王别姬》的观众,全无门槛。反面例子是,前段时间我看美国电影《罪人》,影片解释黑人民谣、宗教和吸血鬼背景不是戏,可是不了解背景就不知道盐为啥咸醋打哪儿酸。本来想解压,看了个“蒙查查”。《戏台》是梨园题材、有行业质感,但对路人也非常友好。
不认识陈佩斯的80后、90后也可以放心买票,《戏台》是典型喜剧,好笑。情节跌宕、叙事流畅,结构完整、节奏准确,制作精良、阵容整齐。年轻观众认识的尹正、余少群、黄渤、姜武表演到位甚至出彩。这是第二个值得看。
《戏台》三看,对同行尤其是编导喜剧的电影人也值得推荐。影片不光是一部2025好电影,更可以作为喜剧范例作品,甚至对打假欺骗观众的“伪喜剧”,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看过《戏台》,有三类电影就可以不看了。
一是仅靠人物出乖露丑、把手伸向观众腋下搞笑,没建立喜剧情境的电影。
电影《戏台》中,来戏院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黄渤)与刚刚占领北京城微服私访的洪大帅(姜武)在后台相遇,这是全片喜剧情境的“定海神针”。两个同乡看对了眼,大嗓儿以为洪大帅是不懂京剧的“棒槌”(外行),后者以为前者是绝对内行,放在今天那就是演过多少男一号当过多部制片人的“角儿”。偏偏戏班班主、剧院经理都不敢问(万一大是洪的亲戚,还是长辈呢?)又不敢说(地头蛇刘八爷在他们眼皮底下刚被洪一枪毙了)。
这场发生在五庆班准备上演《霸王别姬》前夕的错位戏码,以极具张力的戏剧冲突为整部影片奠定了荒诞基调,成了全片喜剧情境的压舱石。
这场戏的精妙之处在于多重叠加的错位:洪大帅作为权力符号的暴力属性与戏曲艺术教化娱乐的本质形成鲜明对比,大嗓儿市井小民的粗鄙与名角讲究的体面产生强烈反差。权力与艺术、外行与内行的碰撞迸发出极具黑色幽默的戏剧效果。
这种情境设定不仅瞬间抓住观众注意力添盈聚富,更通过人物关系的错位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大嗓儿被迫登台、戏班陷入生存危机等情节均由此展开。
这才有了后面陈佩斯PUA黄渤上台,内行捧着外行唱戏的主线。喜剧情境的作用,往往是建立一个荒诞不羁的目标。因为任务对日常生活逻辑是错位的,所以人物越努力,情节越夸张,观众越觉得好笑。
对比《戏台》,让观众尬笑的“喜剧”往往展示了主人公的尴尬境遇,但是人物为什么注定走这条路、沦落到这一步,没有说服力。或者没头脑与不高兴的男二为什么吃定男一、往死里折腾他?全无充分必要的理由,未建立起喜剧情境导致的空洞与单薄,很难引发观众的真正共鸣。
《戏台》的成功恰恰在于通过洪大帅与大嗓儿的这场对手戏,构建了一个既符合历史背景又充满荒诞性的喜剧框架,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时代的荒谬与个体的无奈。
看过《戏台》,人物工具化的喜剧也可以不看了。
《戏台》拒绝将角色简化为制造笑料的工具,而是赋予每个角色完整的行为动机与性格逻辑。影片的人物群像堪称国产喜剧的典范。
以侯喜亭(陈佩斯)为例,这位五庆班班主在影片前半部要应付台下的恶霸、兵痞,后台名角脾气、大烟误场,像弹簧一样伸伸腰只为把戏唱下去,但每次都被压下来,枪口下跪求“活命”。然而影片的高潮段落,他却从幕后走上前台,加入了经典版本演出,不按大帅要求改戏,坚守“祖师爷留下的玩意儿”。
尹正扮演的花脸名角金啸天。电影对话剧版本中的金啸天进行了提升,他最终登台坚持演唱经典版本,一方面对改戏不知实情,另一方面更体现出角儿的脾气、对艺术的坚守。这个处理,不光让人物更完整,也为一直是床戏的人物点亮了高光。
导演对凤小桐(余少群)的处理,比金啸天更能沉得住气。作为男旦,凤小桐既有舞台上的妩媚娇柔,又有生活中的敏感自尊。面对洪大帅的枪口,他也敢站起来颤抖着说不。为了全班人员活命,侯喜亭跪下求他上台,他竟然也给对方跪下。似乎除了艺术,对人情世态格格不入。然而在片尾字幕将要结尾的时候,影片用第二个彩蛋交待了他的结局。不光为人物划上的完整的句号,也为深化影片主题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
《戏台》的高水平,体现在笑过之后留下了人物。一位网友总结了影片众生相:生活糜烂的明星;欺行霸市的流氓;无脑追星的迷妹;一知半解的外行。不懂艺术,却热衷掺和的上层人;明知是非,仍助纣为虐的看家犬。枪杆子指着脑袋,钱袋子领着道路。以侯喜亭为代表的艺术坚守者,却只能在摇尾乞怜的“文艺地狱”里粉身碎骨,以求清白。以求生存。
《戏台》通过深度定位、细腻刻画,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进而引发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戏台》第三个高明之处,在于将喜剧外壳与悲剧内核完美融合。影片以五庆班的命运为缩影,折射出民国初年乱世中艺术与人性的困境。片尾蓝大帅攻城的炮弹毁坏戏园,戏班仍坚持唱完《霸王别姬》时,这场戏已超越了简单的煽情,成为对艺术信仰的悲壮礼赞。金啸天醒过来第一反应是扮戏上台,凤小桐从被迫妥协到呐喊“那还是戏吗”,前面角色个人的缺点、戏班处境一地鸡毛到此处被“戏比天大”收拢,突出了影片主题。
影片对外行领导内行的批判同样深刻。洪大帅代表的军阀势力强行介入戏曲表演,将艺术沦为权力的玩物;徐明礼(陈大愚)等官吏则将戏曲作为政治工具,这些情节构成了辛辣讽刺,力透纸背。
至此,笑过即忘,甚至走出影院还要骂一声“有病”的主题缺失喜剧,也可以不看了。
主题缺失的喜剧犹如无根之木,虽能带来一时欢乐,但无法引发观众深层思考,缺乏长久价值。《戏台》却做到了深度与娱乐性兼具。
在本来不是喜剧也要在海报上堆出一群笑脸的今天,《戏台》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影片通过精心构建的喜剧情境、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深刻厚重的主题表达,为国产喜剧树立了新的标杆。
当观众在影院中为五庆班的荒诞遭遇捧腹大笑时,自然产生出艺术与时代、艺术与权力、艺术与人性的思考。这种笑中带泪的观影体验,正是喜剧艺术最动人的力量所在。
陈学军:一级文学编辑,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原标题:《戏台》三看添盈聚富,三不看
信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